Home 行业动态 海外情报 《吃豆人》与游戏黄金时代

网站导航

《吃豆人》与游戏黄金时代 PDF 列印 E-mail
      当我们谈到2015年全球游戏市场的预估规模时,岩谷彻(Toru Iwatani)不得不把780亿美元这串数字写在一张纸上。
      这位《吃豆人》(Pac-Man)游戏的创始人又看了一遍这串数字,然后将它心算成日元。他说,看起来还是不对,“后面的零会不会太多了?”《吃豆人》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街机游戏,也是地球上知名度最高的数字图标之一。
      在东京工艺大学(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)一间狭小、幽闭的办公室里提出的这一问题只是半开玩笑。自《吃豆人》问世35年来,岩谷彻的黄色吃豆人衍生出的产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,但不少最伟大的日本先驱者境况并不比一般的打工者好多少。
      岩谷彻说,这未必是一件坏事。他认为,自己上世纪80年代在游戏开发公司南梦宫(Namco)被允许沉迷于的那种创意环境,已成为智能手机时代游戏设计的模式。
     “《吃豆人》之美在于,任何上手玩的人都能立刻明白这款游戏是怎么回事。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今天用智能手机下载它的话,还仍然可以玩。35年前,我们受到CPU(处理器)运算能力的限制,现在我们不再有这些限制,但游戏制作商需要思考一个问题:是什么让这些老款游戏如此有魔力?”
      他取出一部贴有《吃豆人》标识的iPhone,展示自己现在最喜欢的两款游戏——《宝石迷域》(Jewel Mania)与《智龙迷城》(Puzzle & Dragons)。日本游戏企业GungHo开发的《智龙迷城》在日本已被下载超过3500万次,相当于该国人口的四分之一。他说,智能手机如今正在扮演《吃豆人》当年的角色:成功的游戏要依靠自身的简洁性、可玩性以及极快扩展游戏玩家群体的能力。
      他说,一些公司——如直到不久以前一直拒绝将其著名的《超级马里奥》(Super Mario)和《马里奥赛车》(Mario Kart)搬到手机上的任天堂(Nintendo)——必须拥抱新的领域。“看到阿婆在火车上用手机玩电子游戏令人喜悦。这就是我一直想借助《吃豆人》实现的现实。”
       在岩谷彻为南梦宫工作的30年、制作了超过50款游戏的职业生涯中,他始终力推易操作的主题。《高山滑雪》(Alpine Racer)与《化解危机》(Time Crisis)利用肢体动作(而非一组复杂的控制)把玩家带入游戏核心,在这方面起了尤为关键的作用。
       岩谷彻2007年从当时的万代南梦宫(Bandai Namco)退休,这位日本电子游戏之父现在是一名游戏开发专业的教授。(万代南梦宫是由游戏开发公司南梦宫与玩具制造商万代(BANDAI)在2005年合并而成——译者注)他向学生传授设计和角色的秘密,这些学生只比他1979年在横滨一家比萨餐厅想到《吃豆人》创意(根据公司典故)时稍微年轻一点儿。
       他说,吃豆人圆圈缺失一角的特征,是典型的日本公司结构的产物,这种结构使像他这样的人不用面对工作不安全感,从而孵化了创造力。岩谷彻表示,在“日本公司”(Japan Inc)僵硬、基于规则的表象背后,一些日本公司早在Facebook和谷歌(Google)问世之前就掌握了数字人才管理的诀窍。这种交换的另一面是,这些人才要明白:他们即使贡献出最有利可图的创意也发不了财。
       他的桌子上摆满了毛绒玩具、一只带有吃豆人游戏中四个动画幽灵(Blinky、Inky、Pinky和Clyde)图标的座钟以及其他吃豆人纪念品,他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块地方,找到了一个曾经风靡游乐场的吃豆人原始街机的模型。如今,收藏家们可以在eBay上花大约2000美元买到一台真机。但他感叹道,自己的家太小,放不下真实尺寸的街机。
      “日本游戏公司曾是完全自由的地方。我们几乎无所顾忌——除了制作有趣的游戏,”他说。但他很快作了修正。虽然《吃豆人》的全球成功让岩谷彻和他的老板意外,但这款游戏的设计带有明确的商业目的:吸引更多女性进入游乐场。
       要做到这一点,他需要为游戏注入个性和情感。在以张合的大嘴展现独特自我的吃豆人现身屏幕之前,占据屏幕的主要角色通常都是非人格化的,如一艘宇宙飞船、一座炮塔或者一个球。吃豆人即时传递出的生命感,开启了一条DNA链,此后衍生出了许多游戏人物,如马里奥、劳拉•克劳芙特(Lara Croft)及愤怒的小鸟(Angry Birds)。在确定英雄主角的基本形状后,他与自己的团队辩论了是否给它加上眼睛或鼻子。“讨论没有持续多长时间。只有几分钟。这个人物的性格都表现在一张大嘴上。”
       或许更重要的是,他决定给每个幽灵自己不同的颜色。岩谷彻在这个问题上与南梦宫创始人和社长中村雅哉(Masaya Nakamura)进行了一番激烈争论。
       “中村非常令人敬畏。团队里所有开发人员以及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所有人,都知道每个幽灵都必须有一个不同的颜色……这些幽灵需要看起来像卡通一样可爱。但中村希望它们都是红色。我当时26岁,对抗老板是很可怕的事,”岩谷彻说。“但我决定用数据说服他。我在同事中搞了一次内部摸底调查,然后颤抖着双手将结果交给中村。所有40名同事都支持用彩色的幽灵,他也就同意了。”
      岩谷彻认为,如今这个时代的风险在于,在竞争加剧和关注股东回报的大背景下,日本游戏公司已经不再善于重现灵感迸发的时刻。智能手机的主导地位(分析师们认为,作为销售游戏的媒介,智能手机已经以微弱优势超越游戏机)带来了机会和风险之间的不稳定平衡。
      “这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好处是,智能手机游戏极大地增加了玩家的数量。不太好的是,它吸引来了一些只对赚钱感兴趣的公司。这些公司不是因为爱游戏而制作游戏,”他说。
       这种局面产生的影响,加上整体的财务压力,已导致开发企业热衷于推出热门游戏的续集,视其为靠谱的产品。
       “如今,当你想出一个创意时,你必须考虑利润。我不认为游戏公司上市是件好事。制作《吃豆人2》和《吃豆人3》总比拿出一个全新的创意更容易,因为新的创意失败的几率比成功更大,而股东们不喜欢这样,”岩谷彻说。
 
《吃豆人》来到了好莱坞
 
      对于一个游戏迷来说,岩谷彻的办公室简直就是天堂。这里满屋悬挂或堆放着上世纪80年代街机游戏黄金时代的标志性物件。在一个角落,放着第一代《吃豆人》街机的主板。
      对一些人来说,这些历史遗留的小玩意儿可能是小众激情的对象。但好莱坞正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豪赌。
      岩谷彻得意地一挥手,拿出了他最引以为傲的文件:即将上映、寻求挖掘全球游戏怀旧热的好莱坞电影《Pixels》的宣传单张。他兴奋地指出,这份海报突出了一个巨大的吃豆人在吞噬一座城市。岩谷彻兴奋地说,他在电影中是一个关键的角色:在一个情节中,由丹尼斯•秋山(Denis Akiyama)饰演的吃豆人发明者自告奋勇,去劝说他创造的小黄人停止一场疯狂的破坏。“你好,我可爱的小男孩。看看你都长得多么大了,”虚构的岩谷彻说完后,他的手就被咬掉了,他尖叫着要军队“消灭这个愚蠢的东西!”。
      在这部将在7月上映的电影中,人类英雄都是经典街机游戏如《吃豆人》、《蜈蚣》(Centipede)和《大金刚》(Donkey Kong)的退休粉丝。但同样受到尊崇的是这些游戏本身,如今四、五十岁的这一代人虔诚地喜爱着这些游戏中的角色,他们曾聚集在世界各地的游乐场,塞给这些机器总计数十亿的英镑、美元和日元。